政大博雅書房

We read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Subscribe
博雅書房
通識教育中心
21 Dec 2009

博雅書房誠徵資訊管理工讀生一名

張貼者: Anonymous

(一)應徵資格:

1. 政大大學部在學學生。
2. 具撰寫PHP程式語言能力。
3. 熟悉網站環境MYSQL+APACHE的操作。
4. 善溝通。喜歡閱讀!

(二)工作內容:
1. 協助博雅書房書籍管理系統、讀者借閱系統更新。
2. 協助博雅書房網站資訊更新。
3. 維護博雅書房網站伺服器、書房電腦硬體。
4. 其他臨時交辦事項。

(三)工作時間與地點:
1. 彈性排班。
2. 遠端操作管理系統。
3. 硬體維護需至藝文中心四樓博雅書房。

(四)工作待遇:
1. 大學部:每小時95元,工作時數面議(依工作份量與難度決定每月最低工作時數)。
2. 可優先獲得書房新進書籍資訊。

(五)應徵者需檢附文件:
1. 履歷表(附最近兩個月照片一張、手機號碼)。
2. 其他可證明電腦專業能力文件。

(六)收件日期及方式:
1.請備妥上述文件,98年12月31日前以e-mail附加檔案方式將履歷表寄至gebook@nccu.edu.tw
2.合格者另行通知面試,不合者恕不退件。

聯絡人:羅紓筠,黃怜穎
聯絡電話:02-2939-3091 分機62604、62606

16 Dec 2009

98年12月新書上架

張貼者: Anonymous

2009年12月 最新好書上架囉!歡迎大家來博雅書房嘗鮮!
書籍類

1. 《我愛故我在》/陶晶瑩。圓神。
2. 《胡士托風波》/以利特.泰柏。遠流。
3. 《世界鳥蛋圖鑑》/華特。貓頭鷹。
4. 《蛇類圖鑑》/麥提森。貓頭鷹。
5. 《世界貓頭鷹圖鑑》/蔡錦文。貓頭鷹。

98年11月新書上架

張貼者: Anonymous

2009年11月 最新好書上架囉!歡迎大家來博雅書房嘗鮮!
書籍類

1. 《暮光之城-破曉 》/史蒂芬妮.梅爾。尖端。
2. 《藍色大門》/易智言,楊雅喆。新雨。
3. 《狂人日記》/魯迅。
4. 《笑傲江湖》(全四冊)/金庸。遠流。
5. 《感官之旅》/黛安艾.克曼。時報。
6. 《莎喲娜拉,再見》/黃春明。聯合文學。
7. 《黃色大象》/西加奈子。皇冠。
8. 《模仿犯》(全兩冊)/宮部美幸。臉譜。
9. 《第五號屠宰場》/馮內果。麥田。
10. 《象與騎象人》/強納森.海德特。網路與書出版。
11. 《讓天賦自由》/肯.羅賓森、盧.亞若尼卡。天下。
12.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皇冠。
13. 《巷說百物語》/京極夏彥。角川。
14. 《我明明為妳勇敢了》/陳宗佑。初光文化。
15. 《一件T袖的全球經濟之旅》/皮翠拉.瑞沃莉。日月文化。
16. 《蒲生邸事件》/宮部美幸。獨步文化。
17. 《巨流河》/齊邦媛。天下文化。
18.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龍應台。。
19. 《學習地圖》/柯林.羅。經典傳訊。
20. 《追風箏的孩子》/卡勒德.胡賽尼。木馬文化。
21. 《阿嬤,我回來了》/陳昇。圓神。
22. 《木工DIY家具》/Oak Village。教育之友。
23. 《第一件木工家具就上手》/劉靜玲。麥浩斯。
24. 《快樂女木匠》/楊淑娟。麥浩斯。
25. 《靈感的法則》/帕許。原點。
26. 《美好生活》/史考特.聶爾寧 海倫.聶爾寧。立緒。
27. 《美麗的小錯誤》/海瑟麥可海頓。三采。
28. 《法國中尉的女人》/符傲思。皇冠。
29. 《大笑的警察》/Maj Sjowall &Per Wahloo。遠流。
30. 《閱讀地圖-一部人類閱讀的歷史》/阿爾維托.曼古埃爾。台灣商務。
31.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婷娜.希莉格。遠流。
32. 《自主學習》/Daniel Greenberg。遠流。
33. 《最簡單的家庭木工》/青城良等。朱雀。
34. 《自然風木工DIY》/王宏亨。朱雀。
35. 《1Q84》(上下兩冊)/村上春樹。時報。
36. 《小,是我故意的》/鮑.柏林罕。早安財經。
37. 《夢書之城》/瓦爾特.莫爾斯。圓神。
38. 《賈伯斯在想什麼?從蘋果到皮克斯,他的創意管理與經營哲學》/利安德.卡尼。臉譜。
39. 《不可思議的年代》/喬舒亞.庫珀.雷默。行人出版社。

10 Nov 2009

98年10月份新書上架

張貼者: Anonymous

最新好書上架囉!歡迎大家來博雅書房嘗鮮!

書籍類
1.  《 Re: 沒有代表作》/聶永真。自轉星球文化
2.  《你是作夢大師》/Gayle Delaney。張老師文化。
3.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龍應台。天下雜誌。
4.  《人生一瞬》/詹宏志。馬可孛羅。
5.  《認得幾個字》/張大春。印刻文學。
6.  《巡山》/劉克襄。愛詩社。
7.  《11元的鐵道旅行》/劉克襄。遠流。
8.  《失落的蔬果》/劉克襄。二魚文化。
9.  《你可以這樣找創意》/Keri Smith。馬可孛羅。
10.《何謂歷史》/Edward. H. Carr。博雅書屋。
11.《歷史的再思考》/Keith Jenkins。麥田。
12.《Google會怎麼做?》/Jeff Jarvis。天下文化。
13.《名偵探的守則》/東野圭吾。全力。
14.《叫魂—乾隆盛世的妖術大恐慌》/孔復禮。時英。
15.《走進生命花園》/ 提利‧勒南/文;奧立維‧塔列克/繪。米奇巴克。
16.《樹的聲音》/ 艾力克‧巴圖。米奇巴克。

影音類
1. 《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阿利佛曼。弘恩文化
2. 《昆蟲life秀》/湯瑪士‧賽柏。弘恩文化
3. 《吉屋出租:百老匯》。中藝。
4. 《 拜訪森林》。唯翔。
5. 《 巨匠魅影》。齊威。

27 Apr 2009

【越讀者】反思經驗 肆

張貼者: Anonymous

           【 《越讀者》閱讀經驗反思 | 新一甲 鄭景尤 】

  「教科書是維生素。補習班是轟趴。考試參考書是興奮劑。」偌大的標題攤在我眼前,宣判我快樂童年的死刑。從小我就活在這種文化裡邊,九年一貫的新制度讓我的書包裡裝滿了部編本、南一、翰林、康軒等等,各式各樣的課本,當然,還有一本厚厚的「統整型」參考書。因為對於閱讀的焦慮,而不願意咀嚼健康但卻久久才會見效的維生素,寧願相信坊間廣告與同儕的慫恿,施打大量的類固醇、並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增加興奮劑的劑量,無法克制自己的「毒癮」……。這是我過往不健康的閱讀經驗,悲慘、血淋淋,但真實。

  進入大學之後,開始接觸到自己渴望的主食,大口品嚐時卻常常味如嚼蠟,原來是不均衡的攝取,讓食物無法展現一連串的驚奇。我開始閱讀思想名作,嘗試與聖哲對話,也接觸雜誌,提升心靈。但吃東西總得有胃口,現在的我遇到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時間」吧!所以,我勢必建立屬於我自己的,「不值得花太多時間的書」清單,安排自己的食膳,並且時時回頭檢視,相信有一天,我能重拾對閱讀的熱情!

  閱讀原本是件樂事,但在台灣現今的教育制度裡,反而變得顧慮連連,挑食的結果便是「營養不良」或是「虛胖」,我不願意自己走上這條不歸路,幸運地讀了這本書,而我的「毒癮」也早該戒了罷!


          【 閱讀飲食要均衡是這麼一回事 | 韓文一 林育帆 】

  我一直認為讀書是為了豐富我們的視野,但現在回想自己過去的種種讀書經驗,不免會發現其實自己接觸到的課外書並沒有想像中的多與「均衡」,反而是國中、高中為了升學而不得不讀的教科書與參考書佔了一大部分。如今再回首看過去那階段自己為了升學而讀的書,卻也因為畢了業而不再使用,不禁要讓人思索為何讀書和考試要相提並論。

  書中作者將書的種類分為四大種,為了生存需求的主食、為了思想需求的美食、為了工具需求的蔬菜水果還有為了休閒需求的甜食,這也是我第一次發現竟然有人能夠將書的功能分成這些種類。就在我看完作者的分析之後才赫然發現,原來我是個閱讀偏食者,總是只選擇閱讀自己需要的書還有自己感興趣的書,所以只要是不合我胃口的書則一概與它們劃清界線,我想我正是閱讀飲食中缺乏均衡的最佳例子了。

  書中作者將閱讀的時期分為三個階段,而現在身為大學生的我正處於閱讀的第三時期,有鑒於對過去閱讀經驗的反省,我想現在這個閱讀的黃金階段還是能為自己做些改變和適度的調整。藉著學習廣泛地閱讀、接觸自己平常少涉獵的領域,讓自己不再是個閱讀飲食的缺乏均衡者。所以我認為這本書之所以要叫做越讀者一定也有它的含義,或許作者正是希望所有的閱讀者能學會越過環境的界線(界限),不要受到外在與自我的束縛,藉此找到屬於自己閱讀的正確方式。


             【 難以抗拒的「甜食」 | 法二甲 方筱涵 】

  把閱讀比擬做給予頭腦的飲食,便如同給予身體的飲食般,同樣講究均衡的重要性,亦同樣會出現偏食的問題。回顧自己過去的閱讀,以學校的教科書佔大部分,尤其是國高中時期,就《越讀者》的觀點所言:吃進太多的維生素了!然而這些並非從天然的「食物」中所獲取,而是由加工濃縮所提煉出來的,對於所謂的「主食閱讀」、「蔬果閱讀」根本是大大不足。

  而跳脫了閱讀由教育部所擬定的教科書的階段後,進入了大學時期,應開始培養均衡的「閱讀飲食」習慣,改掉以往將教科書當作是唯一的「偏食」習慣。這應該是理想的狀況,卻因為開始進行自己專業領域的研究,而又偏向「主食」的閱讀。就我而言,閱讀某某權威著作的法律用書,便佔了將近四分之三的時間,對於能幫助我們摸索思考,體會人生、生命意義等等的「美食」閱讀,卻是略顯不足。

  蔬果,有助於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同樣地,字典辭典這一類的工具書,在「主食」或「美食」閱讀遇上不明白的地方時,便可用來幫助解除疑惑,如同蔬果般,發揮消化作用。雖然它的重要性如此之高,但隨著我的歲數的增加,懶惰指數也隨之增高,對於這類工具書的使用,尤其是國語字典,頻率越來率低,有時甚至會秉持著與陶淵明學習精神相反的「不求甚解」,想含糊過去,總覺得以後便會懂,實際上若不去查閱,永遠不會完全明白理解,甚至最糟糕的情況是誤解,造成「消化不良」,而腦袋若消化不良,那就會產生「便秘」,最終的下場就是「不通、不通」!

  《越讀者》對閱讀飲食的分類中,有一項便是「甜食」閱讀。對於甜食,我想大部分的人都難以抗拒它美妙的口感,而為了娛樂休閒的書籍,更是大多數人的最愛。甜食偶而食之,並無大礙,反倒是一種享受,而我無法想像若我的生活中沒有甜食存在,那會是怎樣的人生?雖然美味可口,但卻不能取代主餐,也不能吃太多,不然會太沒營養,甚至會發胖的!「甜食」閱讀也是,若是太超過,可能會沉溺於情節中,而不切實際,將使頭腦思想處於一種匱乏狀態,長出一堆沒用又佔空間的「贅肉」。回想自己剛考完大學聯考時,由於剛從壓力中釋放,覺得應該好好犒賞自己,便藉了一堆漫畫、推理小說,有整整一個月沉溺於緊張刺激的情節裡,都忘了該為進大學做些準備了。嗯,「甜食」閱讀果然是魅力十足,會讓人沉淪在那美妙的滋味中,難以抗拒啊!


             【 越讀者反思經驗 | 統計一 游輝彥 】

  《越讀者》這本書我覺得國中生去看比較恰當。若在十三歲左右的年紀看到這本書時,我相信會比大學再看到這本書有用多了;我們現在看到,只能無限感慨地以前一直攝取一些所謂的「維生素」,就是一堆繁重的學校課本。不過,雖然遲了一點,但人生還很長,從現在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對於未來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一段很值得留意的話,大意是說人類的首要職業就是生活,我們所做的任何學習都是為了生活下去,不管是飲食、睡覺等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還是讀書、考試都是為了活下去;甚至連看漫畫、玩遊戲也是為了活下去所做的一種調劑。從小我們就被迫去學習東西,但通常都是多元的,若我們預先決定未來的職業,而把所有的精神腦力放在那個職業的技能上,那我們長大後會變成一個智能發展不全、思想不全面的人。這樣的人就像機器人一般,把一件事做到完美,但永遠做著同樣的動作,毫無新意,跟行屍走肉沒兩樣!

  看到上面我所說的機器人,大家可能以為他們這是少數人吧?但其實他們充斥在我們的四周。例如,我國中時常常到圖書館借些課外書來看,有小說、雜誌、散文等……種類繁多。但每次我看課外書時,同學都用異樣眼光看我,對我說「你是時間太多嗎?還有時間看這些閒書啊?」我也沒有對他們說甚麼,繼續看我的書;因為我認為只讀課內書,實在無法讓大腦成長,只會越讀越笨。在我重考班的日子裡這種人更多了,尤其是那些要衝醫科的同學。大家滿腦子都是那些公式、重點,完全沒有課外書的存在,就連我也快變成一本課外書都不碰、頂多一個月看一本課外書吧!一整年浸泡在那充滿「維生素」、「興奮劑」的世界,我深刻地體認到那種大腦混沌,每天吸進腦裡的都不知是何滋味的日子是多麼的痛苦!不過還好有我在重考前所累積的課外書知識,讓我在答題時變的反應比較靈敏、思考也比較活,不會被一些就新穎的題目嚇到。在分析題目時也比較有特別的見解與看法,不會被囿於固定的思考模式下。寫作文時也會有比較特別的例子作舉例,跟別人的不同。這些都是只讀課內書所學不到的!

  套一句書裡說的話:「人不能只靠主食為生,還須搭配一些蔬果、美食,最後再吃一點甜點,這樣才是完美的飲食習慣」,讀書也是這樣,須多方面攝取,千萬不能偏食,這樣才是好的讀書習慣啊!


           【 越讀者反思經驗 | 新聞一 王迺嘉 】

  在學齡以前,由於母親提早教我認字且鼓勵我大量閱讀,使我從小就養成讀書的興趣。中學以前的我 ,閱讀領域非常廣泛,只要是有興趣的書籍都會去嚐試。那時候的我覺得這是一種累積資產的方法,累積知識在我的腦袋裡是誰都搶不走的,而閱讀能帶給我的快樂更是不可言喻。但是上了中學以後,我閱讀課外書的次數越來越少,幾乎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教科書上。不可否認的,讀書求功名的科舉思想還是存在於現代社會,師長與社會的期待,課業壓力使得自我要求甚高的我,只能不斷投入心力和時間在那些教科書和參考書上,即使有空閒時間也沒什麼多餘力氣再翻閱其他書籍,倘若有,也僅只閱讀自己有興趣的書籍,唯一的例外就是我對於國文、歷史、地理和生物的興趣,使得我對於那些方面的「蔬果閱讀」有所涉獵,但總體來說,閱讀種類仍然相當貧乏。

  在時間的限制下,我很無奈不能像童年時可以隨心所欲地吸收我想要的知識,以及藉由閱讀刺激我的思考,我時常懷疑這種硬塞教科書的教育是不是正常的[恰當的]。我甚至覺得那不僅剝奪了我閱讀的自由,也扭曲了我的自我意識,將那些人為整理出來的知識背得滾瓜爛熟,似乎不是成長,而是再次複製了他們的想法和那些萬年知識。

  在這種升學主義的社會裡,學校以及老師們仍然希望學生可以廣泛閱讀,但這令我更加迷惘。因為在我過去的經驗裡,老師們總是要我們多讀課外書,卻沒有教導我們閱讀的策略以及方法;事實上,對當時的我而言,「廣泛閱讀」是一個虛無的名詞,時間的限制和課業的壓力讓我無法好好思考這件缺乏人帶領的事情,即使我感覺它對我非常重要。

  在看完《越讀者》將閱讀比喻為四大類飲食的時候,我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就是我缺乏的閱讀指引。它不像大多數專家以教條式的訓斥口吻教導我們要如何閱讀,而是用最貼近我們的「飲食」為例,以詼諧的口吻精闢地分析了我們閱讀的書籍,而書裡提到的很多情形也都與我的生活相符。例如在中學六年的時間裡,我因為食用了太多添加「維生素」的主食,而錯過其他的「美味」;即便有時間,也只享用「甜點」犒賞自己,而且也常因「美食」書名令我為之卻步,而失去許多探索美味的良機。就如同作者所說,在閱讀的發育期,我們往往被填鴨過了頭,味覺都被破壞了,想要更進一步廣博與專精自己的閱讀、培養自己的「飲食品味」更是難上加難。

  我很慶幸在大一的時候讀到了這本書,讓我得以對閱讀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發展我個人的閱讀策略──專屬於我自己的飲食分類。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四種分類將使得我更容易充實自己的營養,書籍就是最好的精神糧食,閱讀千萬不能偏食。雖然中學時期我錯過了很多,但現在開始還是來得及,我將重拾童年對閱讀的熱忱,再次在閱讀的天地裡倘佯,培養自己獨特的閱讀品味。


            【 越讀者反思經驗 | 法一乙 黃婷蔚 】

  「迷戀一個人都不需要理由了,何況是書?」在「網路與書」系列《書的迷戀》開頭,郝明義開宗明義如是說。很多時候我們會沒來由地「看對眼」一本書,瘋狂地陷入無止盡的追尋,一頁接著一頁。但就像有人一生都在追尋一樣的「完美情人」一般,長髮大眼有酒窩就像是女生衣櫃裡反覆出現、大同小異的同色系衣服。是品位也是執著,但說穿了也是一種「偏食」。

  作者用逗趣的食物分類替我們現代人偏食的閱讀習慣診治。在診治之前,應當了解的就是各種食物的意義:主食閱讀是指「生存需求的閱讀」,正是針對一些現實問題的解決之道,諸如職業工作、生活需要。這類的書籍像米飯能提供飽足感,但光吃主食無法滿足「口慾」,短時間內很快又會感到飢餓,長久下來也會營養不良。美食閱讀是「思想需求的閱讀」,幫助我們體會人類生命深處共鳴,諸如文學、哲學、科學、藝術等。這類的書籍像蛋白質,能促進思想的發展,但需要花時間細細咀嚼, 倘若粗略下肚即會破壞美食閱讀的品味。蔬果閱讀是「工具需求的閱讀」,幫助我們消化有助於營養的吸收,諸如字典、百科全書其他工具書藉等。這類的書籍像蔬果幫助我們消化,有助於營養的吸收。但應盡量「力求新鮮」,畢竟工具書是會隨時代腳步不斷更新的。又,如果對字詞的認知不夠敏銳,那麼閱讀的效果想必也是大打折扣,如同吃進營養的食物無法被體內吸收一般可惜。最後,甜食閱讀是「休閒需求的閱讀」,就像飯後甜點,一小口卻能帶給人們愉悅的口感,諸如各類小說、漫畫、寫真、雜誌等。 雖說這類書籍提供了閒暇時的娛樂和休閒效果,如同在某個悠閒的午后坐在咖啡館裡品嚐著美味的提拉米蘇一般,但品味的選擇亦具重要性。若過於偏重甜食閱讀,相對也會造成知識的營養缺乏。

  然而,在台灣重利盛的環境下,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還是深根蒂固地植在人人心中。也因而破壞了我們閱讀的興致以及建立自己閱讀習慣和體系的能力。所謂的閱讀,又或是一本本出書提倡「越讀」者,都還是免不了要從功利的角度來出發:越讀比閱讀好,所以是更有意義的。這之中弔詭之處不在於那些提倡主事者,而是閱讀本質意義的弔詭。我們應該反思的是,如果閱讀,或許該跳脫到其他感官的薰陶,像是繪本或是作者說的透過網路上的知識增長及涵養,無法帶給我們什麼實質的意義時,那我們還有沒有做的必要?又,如果閱讀不是為了什麼,那從中得到的快樂又是從何而來?是空穴來風嗎?還是自滿的一種虛榮?又或者應該全盤推翻沙豬式的崇高思想,把閱讀和獲利完全切割呢?

  對我來說,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跨界越讀又是另一個更高的理想層次。但就像在享用作者說的食物一樣,分門別類樣樣重要,缺一不可,然而最重要的卻在於食客的心境。享用美食不在於一定要達到瘦身保養,還是說單純的祭五臟廟,而是過程中等待下一口美味的瞬間。








寫作輔導Tutor | 廖啟余 呂焜霖 于明華 楊君儀 楊書儀

【越讀者】反思經驗 參

張貼者: Anonymous

        【 《越讀者》──閱讀帶來的超越 | 英一乙 陳心冕 】

  「除了愛情,沒有事情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遲來的開始,也可以如此美好。即使愛情,也沒法像閱讀這樣讓我們覺得,越界之舉,可以如此新奇。」這是郝明義先生在此書開頭所寫下的兩句話,也是此書吸引我目光的前奏。對於愛情不甚了解,但對於書,我卻有著無限的迷戀,這幾句話輕巧地點出閱讀的美好,那就是一種時空上的無限。書在郝先生的比喻下成為了一扇門,只要願意,伸出手自己畫出此扇門,就可以藉由它走入一個不同的世界,還有甚麼魔法比這個更神奇呢?

  郝明義先生用各種食物為書分類,因為書是頭腦思考所不可或缺的營養,有分為主食──解決生存需求;美食──思想的養份;蔬果──工具用,和甜食──休閒的點心,這實在是個新穎的想法,也提醒了我自己常常在閱讀上偏食,一陣子暴食甜點,一陣子又只吃維生素,也就是參考書。生為台灣學生,我是從小填鴨式教育下長成的孩子,很能體為那種明明想看的書就在眼前,老師卻硬塞給你許多理由,例如:考試、大學以及未來的光明前途及財源滾滾等,告訴你教科書才是閱讀的首選。有多少台灣的父母及師長能打破這一層迷思呢?為何不讓小孩自由得享受閱讀,從其中吸取養分好好長大?我最愛看小說,一種許多大人不喜歡小孩觸碰的文類,然而我從其中看到美好、喜悅,以及許許多多可能一輩子難以經驗的人事物,小說的確令我著迷,但我不曾被其荼毒,反而從其中得到思考的養份。

  我喜歡各式各樣的書,閱讀的經驗帶給我能力,運用思考超越許多現實的障礙,郝明義先生的閱讀者從許多層面,為我的閱讀經驗下了最好的註解。


          【 我的閱讀經驗—從偏食到均衡 | 財政一 曾鴻麒 】

  郝明義在他的著作《越讀者》裏提到「閱讀,是給頭腦的飲食」,並把閱讀飲食為分四種類型:為求直接解決問題的主食閱讀、體會生命共鳴的美食閱讀、幫助查閱的蔬果閱讀,及追求休閒活動的甜食閱讀。
  我曾經因為學校教科書填充知識的方法,對知識吸收感到厭惡,偏執地只接觸漫畫、小說等甜食閱讀。久而久之,閱讀偏食的我開始營養不良。雖然天天都有讀書,但我卻變得越來越面目可憎、言語無味。後來我發現自己知識上的缺乏,又急於填補自己不足的部分,便開始大量閱讀主食。然而依舊偏食的結果,當然思想不會有太大進步,只是表面上看起來虛胖了些,骨子裏的思想依舊很虛弱。看看自己,想想別人,同樣花時間在閱讀,別人慢慢有長足進步,而我卻是馬齒徒長、虛有其表,不得不讓我再次反思究竟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後來,我慢慢了解到不只偏食會帶給身體營養不良,閱讀偏食也會給帶來知識及心靈的營養不良。
  上了大學後我嘗試著多方閱讀,也常告訴自己「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精深要能博」。隨著時間的經過,努力慢慢有了成果,教科書不再是生硬的公式或令人煩躁的冗長文字,取而代之的是知識的饗宴。而隨著閱讀的增廣增多,我孱弱的思想也慢慢茁壯成長。
  閱讀,從來就不只是目的,它應該是心靈的享受。希望往後的日子我不會再偏執於某種特定類型的書籍,並能從更多閱讀中獲得快樂及成長。


          【 閱讀飲食—主食和甜點 | 英文一 陳姵汝 】

  我認為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是把閱讀比喻為飲食,並將其分成幾大類,作者在這方面形容的非常貼切。在仔細閱讀之後,我發現如同書上說的,我的閱讀習慣限於自己的專業領域,也就是書中所提到的主食。因為本身念的是文學類的科系,所以我閱讀的領域很侷限在於外國文學類。當我在這一方面的閱讀累積到一定的份量之後,我開始會覺得疲乏,雖然有大量的閱讀,但是仍然覺得自己讀的書籍種類不夠多,以至於覺得自己是完全沒有閱讀的,那時的我覺得非常挫敗,因為覺得自己的精神生活非常困乏。在這學期初思索的時候隱約覺得是不是自己的閱讀書籍不夠多元,直到讀完這篇文章以後才能確定,自己閱讀的書籍類別要更加的多樣化,才能更充實自己的生活。

  關於書中提到的甜點式的閱讀,在看到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不認為這方面的閱讀為真正的閱讀,因為它太過於休閒。在本書的歸類中,屬於我的甜點式的閱讀是指一些比較輕鬆的小說或是漫畫,在我接受的教育當中,這類書籍被歸類為沒有營養,也就是從中完全學不到任何東西的書籍。但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覺得對於這些書籍必須重新定位它們,因為我的確能藉由閱讀這類書籍而達到放鬆的目的,甚至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小知識。當然這類的甜點不能當正餐吃,但在我們的生活中仍是必須的。


        【 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均衡飲食開始 | 經一甲 曾郁芳 】

  郝明義的「越」讀者,是一本介紹越界閱讀的示範書籍,其中專業領域間的分野、媒介之間的不同、文字圖像感官之間的差異、各種主題類別圖書之間的界線,還有語言版本上的不同都是我們可以經常跨越而汲取各種能量的方法。
身為一個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我的閱讀經驗似乎是營養不良及食物缺乏的。中學時期不外乎填塞了過多的維他命(教科書),又常常處在興奮劑作用(補習班)的情況,在升學考試的壓力之下,這段廣泛接觸、探索自我的黃金階段也就白白浪費了。

  至於現在,我嘗試著要多涉獵書籍卻不知道要如何著手,因此書店裡的暢銷排行榜、新書展示區總是第一個吸引我的目光,但是作者在書中提到如何使用書店:把書店分為陳列新書、特價書的市場,陳列暢銷排行書籍的棒球場,以及書架立櫃上藏書的圖書館。讓我重新思考我在逛書店的時候,到底是積極找尋値得一翻再翻有意義的書,還是被動的被吸引了所有目光而不自知。

  對於閱讀飲食的四大分類,除了大學教材的主食閱讀,偶而翻閱的美食閱讀,大量缺乏的工具閱讀,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休閒需求的甜食閱讀。雖然說喜歡看小說的習慣沒有什麼不好的,還可以從中獲得他人的生活經驗,但是在時間分配上好像又不太合宜。在大學生活中需要花時間好好探索的主修領域裡的主食閱讀時間比例不夠多,應該逐漸培養對美食閱讀的自我發現能力也還沒有個開始,更不用說在這些閱讀之前應該具備的工具閱讀能力的缺乏。
我想,在往後的越讀過程,試著均衡四種閱讀的飲食分類,並適時調配閱讀時間的「零錢」和「整款」,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把己身的經驗分享給周遭的親朋好友,有朝一日終能成為一位厲害的越讀者。


              【 開始越讀 | 風管一 黃士偉 】

  《越讀者》這本書提到的觀念,讀完真有如當頭棒喝般地了解到,從小到大的填鴨式教學對我們的影響有多深,因此變成書上提及的「填鴨填多了,味覺都被破壞的人。」回想起來,小時候回到家裡,書櫃上擺滿的盡是些課本、參考書,也時時地被灌輸著課業非常重要的觀念。原來這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造成現在味覺盡失也是從那時開始。

  我所讀的書到目前為止,充其量,有如我的人生,僅止於吃得飽而已。現在,我會逼迫自己在一兩個星期內,忙一點的話一個月內讀完一本書;但是翻開目前我的書單,皆是「主食」,沒有任何的「美食」、「蔬果」、「甜食」,也讓我意識到,這並不是全部。我以為只要在我的專業領域上面加強,並在這行業上面出人頭地就可以。

  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即使我在這行業有了成就,但當我遇到失敗或挫折,腦海中沒有任何資料庫可以幫我應付、解決,甚至激勵我繼續下去的力量;就像是沒有了「主食」的我,什麼也沒有了,連幾天都撐不下去。如今,我開始會在我閱讀清單裡,偶爾搭配著一餐「美食」,並且吃吃飯後「蔬果」,甚至趁著肚子還有點空間時再嚐嚐「甜食」,這些都得拜《越讀者》所賜。


               【 越讀者 | 土資一 周玟惠 】

  在讀過郝明義《越讀者》的部分篇章之後,我認為裡頭對於書的譬喻著實十分新奇。作者認為閱讀有如飲食,是人生必需的,但人們對閱讀的重視卻未如飲食。而且很多人在閱讀這方面,都有偏食的傾向。就我而言,從小開始,似乎就只會看一些作者歸類為甜食的通俗小說。但是,這樣其實對個人知識的增長、思維能力的鍛鍊的幫助是很有限的。

  現在我國的社會,其實似乎十分缺乏真正的思想家。電視上或報章雜誌所見到的名嘴與學者,其實都已經深深受到政治汙染,我們所接收到的,大多是膚淺卻聳動的言論與觀念。追根究柢,就是因為我們的閱讀力實在太過於薄弱了!人們普遍對閱讀缺乏興趣及習慣的養成。就我而言,我個人就非常欠缺將閱讀融入生活的能力,閱讀大多只侷限在教科書及考試用書,如學者所言,這樣其實是會導致創造力及夢想被埋沒的。

  教科書會讓人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課外書能夠使我們增廣見聞,進入更為浩瀚的知識領域,和狹隘的教科書是截然不同的。課外書中,往往有許多教科書及學校老師從未教過的人事物。《越讀者》中說,教科書是一些維生素,考試題型是類固醇與興奮劑,補習班是轟趴。然而,有多少人會定時而漸進的閱讀?我想,閱讀的樂趣之一,在於能和自我的生活經驗交換印證。如果能以閱讀來美化生活,相信,個人的人生視野必定會更為寬廣。
寫作輔導Tutor | 廖啟余 呂焜霖 于明華 楊君儀 楊書儀

【越讀者】反思經驗 貳

張貼者: Anonymous

            【 我真的有讀到嗎? | 財政一 劉苕芸 】

  口齒留香的閱讀…,看到這句話,立即浮現在我腦中的,是三島由紀夫先生的『金閣寺』。我說的句句屬實,一個筆畫也不造假,我覺得以我的閱讀習慣、頻率和環境來說,我閱讀的書應該不算少;但這是唯一一本我看完後,全身不能自己地發顫,合上書閉上眼,看到的是在火燄中的金閣寺,那時,我才真正地體會閱讀,到現在,只要想到金閣寺,那幅溝口坐倒在金閣寺外看著他在火中的模樣,馬上會出現在我腦海裡。

甜點的閱讀比較常出現,大體就是因為輕鬆、簡單、滿足想像等等的原因。我有個奇怪的習慣,再不好看再不喜歡的書,我一定會把它讀完,不過就是隨意看看;喜歡、好看的書大都一看再看,列進典藏的書單,所以變得很極端的是,我自認我熟知好書與不好的書的差別,像是吃過Godiva、法芙娜的巧克力,也吃過一顆一塊的巧克力球,說實在我不會特別討厭廉價巧克力,他還是有他的魅力,不過大多時候好的巧克力還是比較得我心。

台灣的填鴨式教育,把教科書當填餡料一樣,不停地往鴨肚子塞,塞的本本參考書,都是書,只是內容是經過挑選的、人工研磨的,就像維生素一樣。不均衡地飲食,反而加重維生素的用量,這樣怎麼會健康呢?

反看我自己,三種閱讀時期(嬰兒期、發育期、美食期)、四種飲食分類(主食、美食、蔬果、甜點)。其實我覺得我過的很均衡,最重要的第二時期,我慶幸我有對好父母和一群好同學,爸媽提供我各個方面的好書,在家裡放了成堆的書讓我自由地看;我的同學推薦我更多不同角度、不同思考的書。舉例來說好了,國三大家都忙著衝刺基測,我和同學還是三不五時地到圖書館瀏覽,不計內容,只要看到書名有興趣的就看,貪婪地一直看。而我的飲食分類是比較複雜的,點心式的閱讀,大多是小說,通常不僅是娛樂,會有更多面的思考,如:歷史學家,是本精采無比的小說,但他不僅是本吸血鬼小說,他夾帶了很多中世紀中歐的歷史,要不是有這本小說,我大概是幾乎不會碰出到這塊歷史;預見未知的自己的輕小說,是我認為集結了「思想需求」的一本小說。

書中的世界無涯無盡,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秒,書店的暢銷排行榜會出現什麼書,或許是奇幻小說,或許是偉人實錄,也或許,會出現下一本曠世鉅作也說不一定。試試看,試著把自己丟進書裡,忘記一切瑣事,讓書頁包覆著你,帶你去另一個國度。書,是一個即使閉上眼也不會消失的華想世界。


       【 跨越那條畫地自「線」──健全的越讀 | 日文一 楊佳敏 】

  我這一生的閱讀經驗說不上多,中學以後,教科書就在我閱讀的視界裡一層層地堆疊起來。它們一本一本,阻斷了外界五花八門的書種,掩蓋了外界千態萬狀的書香味;它們讓我誤以為:書都是如此千篇一律,怎樣讀起來也味如嚼蠟。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曾主動拾起一本課外書起來閱讀,大部分的時間我只抱著教科書苦讀苦背。我知道,我的確從中學開始,硬生生地當了一個只念教科書的書癡,當了六年。

  其實,我一直都不知道我是如此不愛唸書的小孩,但回想我這一生的閱讀經驗,值得一提的真的就到小學六年級為止。從我有記憶開始,家裡的套書不少,爸媽購回的用心良苦我儘可能地食用完全,一本《教你如何畫漫畫》也開啟了我從幼稚園開始,直到現今的繪畫生涯;而從小三開始,學琴的那段日子,我也把握機會嘗遍了那間安親班教室裡所有的書籍,從民俗故事到生活常識等範疇應有盡有;而小五時,我碰見了我的恩師,他大量推薦,也大量要求我們閱讀,閱讀符合我們年齡層的書籍,並藉由這些書籍開始成長,不再只是為了娛樂或打發時間而閱讀。此時,很長一段時間,我居然連字典一頁一頁翻,看著每一個文字不同的解釋、每一個詞語不同的用法,都覺得有趣至極。

  然而,對於書的熱忱,上了國中後,就在填鴨式教育的壓力之下,瞬間抹煞盡失。那段日子裡,會撿起本書來看看的時機,不過就是該交篇閱讀心得,不然就是路過書店能夠免費閱讀的時候。這個樣子過了六年,自己想起來都覺得好後悔。

  儘管和課外書的相處一直都不是很熱絡,但高中開始,還是有不少人願意肯定我的文筆。學測時國文作文的語文表達拿了A+,老師也以為我私底下一定看了不少書。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我鮮少經過風雅文字的陶冶,卻能持有討得老師喜愛的筆?若要追溯原因,是得歸功於小學六年級以前的大量閱讀嗎?在記憶的迴廊裡又踅了一趟,我發現我相當喜歡國文課。比例不大的白話文,總是喜歡看了一遍又一遍,課外補充的白話短文不會放棄,還非常喜歡余光中,或許說來不自量力,但寫作文的時候,總希冀自己能有他的一些味道。

  《越讀者》一書曾提及:「對一個讀者來說,最昂貴的成本是他的時間。」這話讓我頜首再三。當年,升學壓力沉甸甸地壓在身上,動作慢的我深怕蹉跎一分一秒,所以,我才選擇逃避找書、試書、後悔看完一本書的任何一種行為?原來,我是在國文的教科書裡,儘可能的把握了鮮少而高蛋白的閱讀機會嗎?說來荒唐,但這樣的閱讀,偏食,被動,也不足夠。大學階段,我們擁有了館藏豐富的圖書館,想要的各式書籍,幾乎應有盡有。而這個階段也正是最需要、也最有時間的本錢來好好大量閱讀的時候,我的確該從現在開始,彌補我那六年的空洞與罪過,好好享受有飽足感而實際實用的「主食閱讀」、豐富深度思想的「美食閱讀」、幫助消化而有工具性質的「蔬果閱讀」及健全並賦予完整調和的「甜食閱讀」,一樣都不可少,因為,我必須跨越以前畫地自限的閱讀心態。

  畢竟長期營養失調的我,是時候該好好成為一個健康的「越讀者」了。


           【 均衡閱讀.健康人生 | 會計一 陳璉 】

  閱讀完這個篇章,我才驚覺好久好久沒有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小時候的埋首於書堆的習慣像是瓦解了一般,而閱讀的範圍也是越來越狹隘了。

  忽然想起國小的我,不論是什麼書都能閱讀的津津有味,縱然有些是兒童版的,但我曾經從《咆嘯山莊》到《笑傲江湖》,從《簡愛》到《三國演義》,一本本的不停的閱讀。

  然而自國中起,因課業壓力導致閱讀量銳減,在時間被壓縮的情況之下,我選擇閱讀的書籍大量減少。而到了高中,雖然開始閱讀了一些學校指定、老師推薦做為補充教材的書籍,但涉獵範圍卻依然不廣。

  《越讀者》這本書,徹底的讓我思考了過去未曾發現的盲點,檢視了我的閱讀習慣及領域。以往一直都是閱讀著屬於郝明義先生筆下的「甜食」–娛樂、消遣一類的大眾小說,或是由於必須閱讀了「主食」一類的書籍,但這些似乎是不均衡的。而現在理應有更多時間閱讀,然而習慣卻難以建立,以至於目前所閱讀的依然都是專業科目的教科書,以及消遣用的翻譯小說。

  少了美食,思辨能力隨之減少;而少了蔬果類,對文字的敏銳度逐漸降低。也因此我想趁著現在,拓廣自己的閱讀視野,從不同種類的書籍著手,讓自己在閱讀方面能足夠的攝取各方面的養分。此外也要學習懂得過濾、選擇書籍,不是一味的盲從他人、跟隨潮流的閱讀,閱讀自己所需、所想的才是最重要。


           【 在閱讀中,我不應挑食 | 財政三 蔡欣樺 】

  沒有越界,沒有閱讀。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回想看看我所看的書,好像就只可以分成這幾類:勵志、鬼怪、工具、參考、暢銷書,似乎把自己劃在一個小框框裡,在框框裡,什麼都略懂,一旦跨出了框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當一個好的閱讀者,應該跨越不同領域,試著了解不同文化的脈絡才是。

  因此我深深認同作者郝明義的話,他認為飲食有四大種:主食、美食、蔬菜、甜點,正如同閱讀,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不應太偏愛某項,也不該荒廢任何一項。如此才能達到均衡。

  此外,我還思索著,如何不讓自己成為一個挑食的人,我覺得自己最缺乏的是閱讀思想方面的書,有時會自以為自己很有看法、或者很懂得如何過人生,自以為看清人生本質,但其實不然,因此我在未來會更加強這方面的閱讀。讓自己更有想法,也懂得尊重別人的看法。

  我認為自己還有另外一個小毛病,就是常常跳過自己覺得無聊的地方,或一些人名、地名、年代等等。往往事後回想起來,都不知作者的時代背景,不知他寫作目的,甚至自己看書的動機,無法與書裡的情境相連結。

  我還希望在未來可以多向同學們討論不同種類的書,是我原先不太接受的書,或是上網搜尋網友們推薦的好書。大範圍的去看書,去品嘗不同的味道,然後找到自己喜歡、適合的書,細心琢磨,相信會有不同的收穫。


           【 「營養均衡」的閱讀 | 法律一 徐胤真 】

  讀完郝明義【越讀者】中的「跨越四種閱讀飲食」,我發現我是處於「營養不均衡」的狀態。雖然主食澱粉攝取量充足,精緻的美食也偶爾吃,但蔬菜量卻極度不足,而且也過度享用甜點。

  我發現我閱讀範圍實在太狹隘了,除了閱讀自己科系專業科目的教科書和我感興趣的書以外,就很少再去涉獵其他領域的書籍。以前都很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看很多書、很愛看書,但看完「跨越四種閱讀飲食」後,我發覺那些書籍都只是令人愉快但吃不飽的「甜食」罷了!正常的飲食不能全都只吃自己喜歡的甜食,還要搭配主食、蔬菜、魚肉等才能營養均衡。況且如果沒有經歷前面那些主菜就直接吃甜食,那便很難品嚐出甜食真正的美味。

  我想我應該要跳脫「只看自己有興趣的書」的框架,多去勇敢地嚐試每一種不同領域的書,例如哲學、藝術、科學類的書籍,這樣才可以改善我的偏食習慣。至於蔬菜類的工具書,感覺平常真的很少在接觸(總不可能天天抱著辭海在讀吧!)。但其實仔細想想,網路上的google、wikipedia、奇摩字典等其實也都算是工具書的一種,藉由這類的網頁可以使我們更迅速且便利的閱讀書籍。

  我常常找藉口說:「反正那類的書對於我未來又沒有幫助,我何必要浪費時間去閱讀?」但看完「跨越四種閱讀飲食」後,我發覺其實像哲學、宗教與藝術等書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對閱讀者未來求職、賺錢沒什麼幫助,但其實它是在培養我們另一種看待事物的觀點。同一件事,從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去觀看,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成功的人就是因為他懂得由各個角度去看待萬物所以才會成功,不會像隻井底之蛙侷限於自己的小小天地裡。所以我不能再隨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我所要閱讀的書籍,要踏出自己的圓圈中,廣泛的閱讀各類書籍,這樣才可以成為一位「營養均衡」的閱讀者!


              【 均衡的閱讀 | 會一甲 許庭瑄 】

  走進誠品書店,映入眼簾的是新穎的格局,聞到的是咖啡香,書櫃上的書彷彿在催促著我進入書的世界。走過雜誌區,一本又一本的日本時尚雜誌封面令我看得入神,其中一本封面上有我喜歡的日本偶像,光看他帥氣的臉龐出現在封面,那本雜誌就令我愛不釋手,我覺得它彷彿在我耳邊說道「帶我回家」,所以我下定決心,決定省下我的午餐錢,帶它回家,決定要買它後,我就先去看看別的書籍了,一本披著天空藍外衣的書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的書衣非常簡單,天空的藍加上斗大的書名,沒有華麗的封面,卻讓人覺得它是簡潔有力,我翻了一下書,覺得內容非常有趣,值得我思考,不過卻在時間的催促下,不得不離開書店,於是我買了那本雜誌,便匆匆趕回家了,回到家後,我迫不急待的打開雜誌,尋找關於我的偶像的資訊,卻赫然發現,關於偶像的介紹,只有短短的三頁,沒有詳盡的報導,只有草草的書寫,真得令我十分失望,有種恨不得衝到出版社找編輯理論的衝動,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想著那本天空藍的書,「早知道就買下它」我對自己說,這真的是我買書學到的一大教訓。

  幸好後來閱讀了郝明義的《越讀者》中的〈跨越四種閱讀飲食〉,我知道書不能只看封面,內容更不可以隨便,要依自己的需求購書,在還沒有看過郝明義的〈跨越四種閱讀飲食〉前,我想我大概不知道我的閱讀習慣是嚴重的偏食,對於課外的閱讀,我只挑選自己喜歡且作為娛樂消遣用的讀物,像是雜誌、漫畫等屬於甜點類的書籍,但現在我知道,這樣是無法攝取到均衡的營養,我需要多多閱讀能豐富我內心的美食類書籍,人是無法只靠主食和甜點存活的,就像人類願意花一筆錢去餐廳祭五臟六腑一樣,美食閱讀也同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寫作輔導Tutor | 廖啟余 呂焜霖 于明華 楊君儀 楊書儀

26 Apr 2009

【越讀者】反思經驗 壹

張貼者: Anonymous


              【 越讀者 | 財政一 邱冠瑜 】

  越讀者這本書,其實是適合給大學生看,也是不適合給大學生看的。以一個剛剛跨越高中階段,又只輕輕挖掘了大學一小部分的大一生而言。

  我喜歡他說的,把閱讀的書籍當成食物來看待:這讓人可以很明確的去分別,究竟平常看了什麼?以前都看了什麼?未來,又應該閱讀什麼?而此同時,我也更進一步的確定中學教育給了些什麼。這些真的就夠了嗎?一個人如此的飲食,是否足以成長為社會眾人期望的模樣?集各家之言提取而成的維生素是課本、更高濃度的類固醇與興奮劑是參考書、最後我們以考試來測試出身體的維生素含量究竟夠不夠達到健康標準。然後激動的少年們擺盪到天平的另一端,將長輩眼中的垃圾書當成美食,貪婪無饜的享用。我曾經以為營養均衡,原來卻是單調、乏味、又偏食的營養不良。

  這一次越讀者的閱讀經驗,確實讓我重新定義了關於閱讀這件事該有的目標、該有的內涵,雖然我並不認同他所說的,一個人的閱讀應該是要從一條路開始,漸漸往旁邊的風景發展。因為我認為不論人生的哪一階段,廣闊的閱讀都是可以增加自己智識的。也因此要自己從一條路去慢慢的接觸其他事物,反而是遏阻了自己拓寬視野的機會。

  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已經過了大半。但只要有時間、雙眼,還有一壺好茶、一張椅、和一碟茶點,閱讀,仍然不嫌晚。


             【 重生的契機 | 公行一 王品惟 】
 
  郝明義的《越讀者》把閱讀比擬成四大類飲食,我認為他描述地十分精闢。回顧我這18年來的閱讀經驗,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讀教科書,也就是主食,尤其是在國高中時期,似乎教科書就已經是我全部的書單了。在以升學制度為導向的教育中,我們被迫要念大量的教科書,鑑於不想一直緊盯著書本,以至於即使我有空閒,也很少拿起課外讀物閱讀。但我有個唯一的例外:有時我會閱讀幾本我有興趣的國外小說,並且在購買書籍後的幾天內迅速閱畢,對於這些書我可說是十分熱衷,像是《哈利波特》就貫串了我國中和高中六年的生活,然而大致上閱讀的種類仍是十分貧乏,我幾乎不碰引不起我興趣的書,能讓我喜愛的又稱不上廣泛。用一句話描述我的閱讀飲食習慣的話,我會說:「我是個只懂得吃主食讓自己不至於飢餓的人,美食的滋味幾乎不曾嘗過。偶爾會吃吃甜食讓自己開心,但甜食的種類也只有幾種而已。」

  蔬菜水果這方面在高中畢業後幾乎很少攝取了。迫於升學考試的需要,字義的瞭解是必須的,而現在因為沒有了考試壓力,自己也不再碰字辭典。另外,字辭典幾乎已被方便快速的電子工具書取代。一本厚重的字詞典除了隨身攜帶困難,一個字少說也要花費一分鐘查詢,相較於電子辭典,體積小且速度快,想當然爾,我選擇了電子辭典,但卻幾乎只侷限在查詢英文單字的字義上了。也因此,我知道我自己飲食徹底地不均衡。

  其實,在我的童年,也就是升學壓力沉重的中學時期前,閱讀課外書籍的數量可說是蠻龐大的,書架上的書籍都曾被我閱覽至少兩次以上,而閱讀這些書籍使我內心快樂並滿足。在讀了閱讀者過後,我發現我十分渴望找回當初的那種感覺,並深知閱讀飲食均衡的重要。藉著大學生較有自己的時間下,我會慢慢增加自己閱讀的多樣性,也許起先並無法達成完全均衡,但機會是留給願意一試的人。讓自己重生吧!


      【 肥胖成因─探討偏食閱讀造就的氣質走樣 | 財管一 張惠婷 】

  我是個偏食的人,海鮮不吃,胡蘿蔔不沾,蔥花一定挑出來,青江菜則勉強嚥下,其他食物完全不忌口,仗著自己是瘦高身型甜食來者不拒。這一切在離家上了大學後變本加厲,離開母親的細心照料,三餐胡亂解決是常態,宵夜更是每日上桌,飲食不均衡的結果卻不是日漸消瘦,體重反而直線攀爬創造最高紀錄,有鑑於衣櫥的牛仔褲包覆不了我豐腴的身軀,我開始反省,自發性斷絕宵夜的油炸物、糖類飲料減半、三餐盡可能定時定量,體重雖無法短時間內回歸標準,至少是控制住了。

  見微知著,套用到閱讀的飲食習慣裡,我依舊是個偏食者,比起飲食有過之而無不及,「維生素」是非攝取不可的,還好「類固醇」及「興奮劑」從未出現在我的生活裡,然大學的自由讓我放縱我的甜食癮,垃圾食物也胡亂吃了不少,高三吃不下的小說一次看到滿足,以往少碰的漫畫也跟著室友攝取了不少,但甜食的確調解了我在原文書裡累積的紛亂,果然中學吞下太多維生素,缺乏甜點調劑也確實造成身心失調的現象。一味啃教科書嗑小說也不是良好的閱讀習慣,蔬果的纖維質很重要,高中時期訓練出的煉字技巧似乎跟著暑假玩樂的汗水蒸發逸散,加上閱讀的書籍多半是翻譯小說,中國文字的美好漸漸從我的文學細胞被分離出來,從前信手拈來的佳句現在卻只能以庸俗的字詞替代,多麼可惜。而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經典著作我只求快速而以簡短的版本囫圇吞棗帶過就算,記得某次在書局看見唐詩三百首的英譯本,我嗤之以鼻,心想唐詩就是要以方塊文字賞析,聲韻的趣味、對仗的精巧,如何能用其他文字感受呢?
  
  但反觀自己,應當要把握母語的優勢盡覽經典,卻沒有善用,現今想起真是慚愧不已。如果我能因為在意外觀的美醜而實行體重控制計畫,想必也能因為在乎氣質的優劣改變閱讀的飲食,曾經有營養師說過一個人所食用的食物會影響散發出的氣味,那麼精神上的糧食也會影響一個人給予外界的觀感,健康的身體靠均衡的飲食,完善的心靈就要從閱讀不偏食開始。


              【 偏食 | 經濟一 施昱任 】

  <跨越四種閱讀飲食>所提到的主食、美食、蔬果、甜食四種書的分類非常精闢,對照我自身的閱讀經驗來看,很明顯的我一直都是個偏食的人,因為除去為了升學而閱讀的主食類書籍,我看過的書絕大多數屬於甜食類。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美食類的書對我而言較難消化,閱讀起來要花費很多時間,所以除非心血來潮,我很少閱讀美食類;二是我的父母親很少在買書、看書,對於我看什麼種類的書也不會加以管制,因此我可以隨意的閱讀我所偏好的甜食類;三則是對於國、高中時期,我遇到多數的老師總是將甜食類的書籍「妖魔化」感到不滿,造成我更大量的接觸甜食類。

  上了大學以後,我的閱讀飲食漸漸朝向均衡發展,使我有所改變的是兩位老師。一位是高中時期的公民老師,為了在大學開學前早一步對我的專業科目有所了解,我請她推薦我一些書籍,這幾本書則變成我開始向美食類書籍靠近的第一步。另一位則是教導國文通識的老師,這位老師在每堂課開始前都會用不少的時間介紹書,他所介紹的不乏關於書的書、有關文學的書、中外詩集甚至是繪本,每當他多介紹一本書,就會讓我多一分想閱讀的渴望,而且每上他一堂課,就會讓我多發現一些原來是主食的書其實也是美食。經由他們的推薦後,我開始會購買、借閱更多美食類的書籍。

  我的閱讀經驗受到長輩影響相當大,但隨著成長我也逐漸會嘗試踏出腳步,接受更多不同種類的書籍,我相信在他人的引導、自我的努力下,偏食的閱讀習慣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 越讀者 | 財管一 許靜瑜 】

林語堂:「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本書是人人所必須閱讀的,只有在某時某地某個環境或某個年齡中一個人所必讀的書。」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書籍分成主食、美食、蔬果及甜食四大類。

主食閱讀:是屬於生存需求,在我讀過的書中,北歐魅力I.C.E、天下雜誌就屬於這類,因為他們提供我專業領域上的相關知識。這種飲食是每個人都一定要有的,但它也有缺點,它容易使人飽足而忘記其他書進而占用了享受其他書的時間、有需要的時候紅極一時,事過境遷沒人過問,各大考的書籍就是如此。

美食閱讀:是屬於思想需求,例如文學、哲學、科學、歷史、藝術…在我讀過的書中,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就屬於這類,因為它是勵志性書籍,促進我思考一些人生觀的問題。它的缺點是會令人望而卻步,沒有像吃主食那麼方便,容易讓人踟躕不前;而就算下定決心試圖要看也不見得看得懂,如果看不懂,也先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有極大的可能是作者根本就每寫清楚,尤其是譯本,作者更容易賣弄文筆而顯得沒內容。

蔬果閱讀:是屬於工具需求,這類書籍在我國中小時代很常用到,辭典就是此類。但這類書籍需要經常更新,否則將毫無用武之地。

甜食閱讀:是屬於休閒需求,我看過的書中,漫畫(名偵探柯南)、小說(LA流浪記)就屬於這類。缺點是閱讀者容易不辨優劣甚至沉溺於甜食的世界,以至於排擠到其他飲食的空間;雖然如此也不要過於壓抑,「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總而言之,不論如何定義自己的飲食分類,不要忘記兩件事:總要有主食、美食、蔬果、甜食四種分類;要維持均衡的吸收,千萬不要偏食。


            【 停止不越讀的閱讀 | 貿一乙 戴翊丞 】

  世界上識字人口已高達三十億,然而真正懂得珍惜識字的能力,明白閱讀的力量,經歷過每在翻開下一頁時,那種既期待又興奮的心情的人,佔識字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二十年的歲月,七千三百個日子,十七萬五千兩百個小時,夠不夠讓已步入大學生活的年輕人體悟閱讀的美好,身為一個大學生,我說:「不夠」。至少我身邊仍有許多朋友不認同閱讀與幸福和喜悅有任何連結。我時常告訴自己這是多麼令人扼腕的事,卻無法向他們道出閱讀所帶來千百種的驚奇,說服他們推開書中一扇又一扇神秘的門,體驗以不同角度看世界的趣味。

  讀到《越讀者》中「檢驗有沒有讀懂書」,我才驚覺自己為何無法說服識字的朋友們去品嘗文字美食,因為我自己也是個挑食的閱讀者。「…但是如果沒法簡單的說出來,就是來沒讀懂。」,是書中提到對有沒有讀懂書籍的檢視法則。若依照這樣的檢視法則,不難發現我其實沒有讀懂「閱讀的喜悅」這樣的概念,因為我察覺自己也是個「偏食者」,沒有均衡的攝食,當然也就無法讀懂「越讀的喜悅」。順理成章地,無法簡單地、清楚地、多元地道出閱讀真正的意義和影響力。過去我特別喜歡看小說。看見百科全書或是教科書就覺得食之無味,棄之也談不上可惜。在文字的世界裡,沒有邊際,沒有法度,一切任憑想像力發展,所以我喜歡閱讀,享受不受限的自由。這樣的體會和某些朋友分享,他們可能會認為不切實際,甚者以電視影集取代即可,何必浪費時間在閱讀上,花時間想像。那我想現在我明白他們的思維了。一種米養百種人,我以小說奇幻世界,想說服理性戰勝感性的那樣人種,無非是對牛彈琴。因為自己偏食,有閱讀的習慣,卻沒有越讀的習慣,沒有真正讀懂「閱讀和越讀的關係」,所以無法說服識字卻不閱讀的一群,一同體驗閱讀的喜悅。

  我喜歡在小說的世界裡遨遊,舒展想像力的筋骨。看見應用性的知識,我選擇略過,因為對我來說失去了驚奇,失去了任憑想像力闖蕩天涯的空間。有些時候也預設立場,認定自己一定「讀不懂」,遠離了那種知識性的書籍。過去,因為考試制度的統治和操控,我不經意地開始以分數衡量自己有沒有讀懂書籍上的知識,漸漸地只重視技能和專業知識,遺忘了其意義。毫無隱瞞地,我的閱讀曲線是第二種,在中學期間閱讀成了一條單調的直線,到了大學反而開始鬆懈地閱讀,在茫茫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在準備聯考的日子裡,我忘了閱讀世界,一心專注在閱讀文字。一同準備聯考同學還開過玩笑說,放榜後要把教科書都燒了。我們當時在這樣的考試制度下,已念書念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看到書本就開始想發設法,「如何以文字換取分數」。我想如果我們沒有《越讀者》的點醒,出社會,就會成為「如何以文字換取金錢」目前主流的那群。
  
  「買書要買三本」,我現在有一本《越讀者》,上頭有註記,提醒我要展開我的越讀旅程。隔幾天再買第二本,在下一次閱讀時,不受第一次的註記影響,再回味,卻有另一番見解。最後我的室友下個月生日,我想這是最好的禮物。
寫作輔導Tutor | 廖啟余 呂焜霖 于明華 楊君儀 楊書儀  

2 Mar 2009

博雅書房即日起重新開放借閱

張貼者: Anonymous

親愛的讀者您好

  開學愉快,感謝您過去一個學期以來在「博雅書房」試營運期間,對我們的支持與愛護,讓博雅書房能慢慢建立起一種專屬於政大特有的閱讀文化,也讓博雅書房開始成為許多政大人的心靈地標。

  為了提供讀者更便捷的服務,目前博雅書房已將「圖書借閱與讀者管理系統」的建置完畢,並於3/2(一)起,開始開放圖書外借及線上檢索服務(http://gebookstore.nccu.edu.tw/),希望您感謝在新的學期繼續支持與愛護博雅書房,如果您有任何建議,也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謝謝。

       博雅書房全體工作人員 祝您新春愉快 平安健康